學習資源

文化大學位在陽明山華岡,鄰近國家公園,鳥語花香,風光明媚,堪稱全國最美的校園。除了典雅優美的宮殿式建築,文大擁有最新穎的教學設施,與最先進的資訊設備,已發展成為永續經營的「綠校園」,及結合科技與良善規劃的「數位華岡 e校園」。除了校務、教務與學務的全面 e 化之外,文大還有可供校內外研究與鑑賞、極具傳統價值與美感的文化資源─博物館;藏書超過百萬冊、鑽研學問的天堂─圖書館;提供標準化運動訓練與競賽場地、全東亞最佳的大學運動館─體育館。「三館齊下,e路領先」,創造文化大學領先的優勢,同時為邁向國際化,做好最佳準備。


體育館

文大多功能體育館,擁有地下 4層、地上10層的超大空間 。 館樓建築體由一座L型的教學研究大樓,與一座橢圓體的綜合運動區組合而成, 館內空間分為四部分,第一部份:運動訓練及比賽空間,第二部份:體育教學及研究空間,第三部份:行政管理空間,第四部份:公共及服務空間,包括國際會議廳、宴會廳、藝廊等。

走進體育館 2 樓(依山而建的體育館,入口即為2樓 ),迎面而來的是第一座 綜合運動場,作為籃球場與排球場之用,球場挑高 15公尺,兩旁還有伸縮式觀眾席,可容納兩千多位觀眾。5樓另有第二座運動場,同樣是挑高15公尺,可作為 四座網球場與兩座羽球場 之用。圍繞綜合運動場的 3樓、6樓,各設有符合奧運規格的田徑跑道,可供田徑選手練習與師生跑步之用。

體育館的一樓,有一個乾淨的游泳池,池內有 10個水道,分別是4個教學水道和6個長泳水道,另有一個練習池與一個熱水按摩池 ,兼供教學及健康運動中心的功能 。一樓其他空間設有柔道教室、重量訓練室、角力教室、技擊教室等,特別的是,還設有一間運動傷害防護室,內有冷熱水療機、製冰機、治療床、量血壓機、熱療機、超音波器、保健椅和腿部傷害包紮椅等完善的設備。

因應現代人的健康養生觀念,體育館地下一樓還有男、 女 SPA泡湯區,除了SPA池外, 水療床,淋浴間、蒸氣室、烤箱等設備一應俱全。地下一樓同時有 韻律教室、撞球教室、跆拳道教室、桌球教室與體操教室,提供完整的運動機能。地下二樓是多用途訓練室,內有階梯式座椅 70席, 安裝測力板 等設施及系統,可供高爾夫練習、棒球打擊練習及射箭場之用,即使是下雨天,也不會妨礙各種運動的進行。

為了不浪費陽明山的美景,體育館特別設計景觀電梯,透過落地窗往外俯瞰,台北盆地的美景一覽無遺。八樓的柏英演藝中心,則讓活躍的文大戲劇與舞蹈科系學生,有更多成果發表的施展空間,演藝廳前方具現代感的流線型桌椅,出自誠品書店設計師之手,藝術氣息濃厚,八樓另有一個觀景露台,擁有280度景觀,站在這裡,可將大台北的美景盡收眼底。

有了這座體育館,不管想從事什麼運動,都可以得到滿足,且學校提供所有現成的設備,師生不必再花費幾萬元會費,參加坊間的健身中心。最棒的是,即使刮風下雨,也不影響同學上體育課或進行各種運動,這是文大學生獨享的最佳福利。


圖書館

在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以圖書館為「大學生命線」的堅持下,長久以來,無論是硬體建設或書籍期刊的購置,文化大學圖書館都獲得校方傾全力支持。現今座落在曉峰館一到七樓的圖書館,總面積有兩萬一千餘平方公尺,藏書量逾一百五十萬冊,在全國公私立大學中排名第七位,不論是多元學習區、半戶外閱覽區的設計,或小型劇場、團體視聽室等設備,都是以學生為出發點規劃設計,目的在於提供文大師生最優良的學習、研究環境。

本校圖書館由被譽為台灣圖書館建築之母,第21屆國家文藝獎得主王秋華女士設計,從一到七樓,全館燈管都採用不閃爍的護眼日光燈,各樓層的動線規劃完善,空間安排人性化,多處設有學生休息區。更善用地利之便,將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山色美景納入圖書館,設計師在每層樓的樓梯間利用玻璃木框取景,天然的山景便宛如壁畫般鑲在牆上。此外,圖書館添購自助借書機,讓學生自行操作,就可以快速的完成借書手續。全館的硬體設備都設有無障礙空間,保障身心障礙者使用的權利。

為隨時補充最新資訊,圖書館每年都依需求編列經費增購圖書資料,目前圖書館包含中文、日文、韓文、英文等有七千多種中外文期刊,以及大量視聽資料如 CD、DVD、VCD、互動式光碟、錄音帶、錄影帶、縮影單片、縮影捲片等。為配合文大e-Campus政策,同時建構期刊數位化,電子期刊與語言學習的資料庫亦十分齊全。

圖書館整理創辦人文物資料,建置「教育家張其昀先生數位典藏資料庫」;提供LINE@圖書館的行動圖書館線上即時服務,並引進「EDS電子資源探索服務」,讓全校師生可以快速而有效率的搜尋資料典籍,以及「RefWorks書目管理系統」,讓師生可以透過e 化快速取得研究資訊。

為加強圖書資源的流通,文大圖書館除了加入「全國文獻傳遞服務系統」,師生可以付費的方式借閱及複印全國各大學院校及研究機構的圖書期刊外;並與「八芝連圖書館館際合作組織」、「優久聯盟」圖書館、國內26所學術機構圖書館簽訂館際合作合約,提供「館際合作借閱證」之服務,歡迎多加利用圖書館,讓圖書館成為你的最強學習支援。


博物館

華岡博物館之創議,發軔於華岡學府創校。創辦人張其昀先生於民國51年3月1日訂「創校旨趣書」,揭以「高等教育(大學)學術研究(研究院)服務推廣(企業)三者一體」,為興學創業之方針,採取「圖書館與博物館」並重的原則,而有創設博物館之議,強調「現代大學應博物館化」,以發揚現代文藝復興為宗旨。

本館籌備歷8年之久,前身為民國52年於大成館成立之「中華文物陳列館」,54年遷入大仁館,改為「文化博物館」,57年改名為「國際華學資料展覽館」。經歷三度的充實與發展, 60年華岡博物館在大義館6樓正式成立,為國內第一所大學綜合博物館。本館提供通識教育之資源外,亦發揮社會教育與社區服務之功能。

民國74年,學校決定籌建新的博物館館舍,與圖書館、資訊中心合併規劃為曉峰紀念館, 88年3月1日正式啟用。新館具現代化保存及安全設施,不論展示空間與庫房的規劃,均較前完備。館舍共分4層,2樓為國際會議廳,由全校共用;4樓為典藏特展區,同時搭配午間音樂會、演講等藝文活動;3樓為民俗文物與歷代陶瓷展區,為常態型展示;1樓的畫廊開放校內外人士舉辦申請展與邀請展等。93年本館於資訊中心9樓設「歐豪年美術中心」,長期展示嶺南畫派大師歐豪年教授書畫。

華岡博物館館藏文物包括近現代名家水墨畫、書法、史蹟及肖像油畫、郎靜山攝影作品、歷代陶瓷、台灣民俗文物及卑南玉石器等。本館辦理各項展覽外,並與政府及民間機構合辦國內外展覽、學術研討會及藝文推廣活動等。近年,本館結合資訊網路,積極從事典藏珍品的數位化工作,期能透過現代科技,使典藏品充分發揮藝術欣賞、教學研究及資源交流功能。本館在歷任館長與館員的努力推展之下,頗具規模,成為本校一大特色。

本館的業務,以功能區分為典藏、展覽、推廣教育三大類,其發展分述如下:

  1. 一、典藏重要文物
    1. 近代書法繪畫
    2. 本館典藏法書和繪畫,以水墨、書法為大宗。水墨畫中除少數清末、民初畫家如任伯年、任預、王震等人作品外,以民國38年渡海來台畫家作品最為豐富,有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等大師作品;海外名家則有趙少昂、王濟遠、汪亞塵、曾后希、張書旂、趙春翔等人作品;還有本土畫壇林玉山及當代名家歐豪年、孫家勤、劉國松、黃磊生等畫家作品。
      法書中不乏宋、明、清名人作品,如黃庭堅、王陽明、何紹基、曾國藩、沈葆楨、吳昌碩、康有為等;近代則有孫文、吳稚暉、于右任、溥心畬、莊嚴、王壯為、曾紹杰等名家作品。
      油畫、水彩的收藏有李梅樹、陳慧坤、馬白水、劉其偉、李德、吳承硯、郭軔、陳銀輝等名家作品。
    3. 中國歷代陶瓷
    4. 本館典藏的歷代陶瓷器品類繁多,陶器包括仰韶彩陶、戰國灰陶、南北朝釉陶、漢至宋代陶俑以及唐三彩等;瓷器有原始青瓷、漢唐青瓷、宋青瓷與白瓷、元磁州窯瓷器、明清青花暨青瓷與彩瓷,另有明清貿易瓷及近代瓷器等千餘件。
    5. 台灣民俗文物
    6. 清末台灣古宅中之家具、窗櫺、門楣、刺繡、版畫、農具,及寺廟中之木雕、剪黏、交趾陶、神像、原住民文物以及台東卑南出土的史前玉石器等數百件。
    7. 郎靜山攝影
    8. 郎靜山先生以集錦攝影聞名於世,融入中國繪畫中的「六法」技巧,作品呈現花草、山水、人物、鳥獸等多樣的面貌,本館收藏其攝影作品近200件。
    9. 數位典藏
    10. 為響應全球博物館數位化趨勢,民國93年起陸續通過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及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專案補助,以「華岡博物館數位典藏知識庫研製計畫」及「近現代珍貴文物數位典藏之研製」為主題,展開典藏數位化工作。
  2. 二、舉辦展覽
    1. 本館辦理常設展、典藏展、邀請展、申請展、館際交流展、國際交流展外,尚與政府及民間機構合作舉辦國內外展覽、學術研討會及藝文推廣活動。
  3. 三、推廣教育
    1. 本館推廣教育活動涵蓋數位博物館、藝術活動、校園資源合作、館際交流、出版及發布新聞等,每年更以超過30餘場次的午間音樂會、藝術家導覽、專題演講等活動,服務校內外師生及社會大眾。近年積極發展數位典藏計畫,開放網路資源檢索,發揮典藏品鑑賞、學術研究、教學應用、出版、交流等藝術價值。

      本館為歷史悠久、館藏豐厚及獨特建築空間的大學博物館,積極致力於典藏、展覽、及推廣教育,結合學校教學研究與社會資源,除供本校師生應用外,並免費開放大眾參與。近年來,更結合資訊技術,積極從事典藏珍品的數位化工作,期能透過現代科技,使典藏充分發揮藝術欣賞、教學研究及資源交流的功能。


資訊化校園環境

教學、行政、校園生活一 e搞定

要談文化大學有多麼重視學校的資訊環境、及提供學生最佳的學習資源,從一個例子就可以清楚說明:文大所採購的最新型電腦,一律先送到電腦教室給學生使用,一年半後再轉至教職員單位。校方的苦心,目地在培養文大學生成為充分運用資訊知識的「現代人」。

為提供學生便利的學習環境,文化大學有眾多電腦教室,位在大義館的十多間電腦教室、電腦實習教室、印表室與研究室,就有一千多部電腦可供學生上課、研究使用,位在大忠館、有「高級網咖」之稱的數位學習中心一、二、三室,有近三百部電腦,男生宿舍的大倫館內也設有數位學習中心,學校另在大義館設有資源教室,提供身心障礙生更便利的生活與課業學習。

充足的電腦設備,只是文化大學近年來全力推動 e-Campus的一環,事實上,這幾年學校投入龐大經費,建構校園的資訊環境,讓文大師生處在最便利最先進的資訊時代中。本校各館樓皆由光纖連線,提供1GB之頻寬;兩年前完成54Mb頻寬的無線網路後,文大校園內外每個角落都可以無線上網。此外,文大兩年前即扮演先驅角色,在全校各大樓建構70部網路電視(Web TV),透過網路連線與液晶電視螢幕,播放各種影片與接收數位電視素材,還可用跑馬燈隨時提供最新的訊息。以學生為主力的華岡超媒體工作人員,每天採集校園新聞,將最新的訊息透過校園電視播放到全體師生面前,讓師生隨時得知最新消息,也更凝聚全校師生的向心力。校園網路電視提供的功能不只如此,旅美棒球好手王建民主投的比賽,網路電視都可透過公視畫面全程轉播,每當轉播球賽,各部電視前總是聚集師生仰著頭專注的看著比賽;文化大學每年舉行的畢業典禮,也可經由校園網路電視同步轉播,學生家長與師生,在校園各個角落,都可觀賞到畢業典禮畫面與掌握最新進度。

此外,文大在校務、教務與學務上都已完成 e化,每年大學入學考試放榜後,新生即可進行網路報到,包括申請宿舍、就學貸款與減免學雜費等,都可以線上辦理,校方也透過網路答覆結果。學校審查完宿舍申請資格後,學生可透過網路抽籤、得知抽籤結果,甚至以ATM轉帳繳納學費十分鐘後,就可進入學校網站查詢繳費結果,節省大量往返學校、住家的時間。文大每學期也提供線上預覽各系開課的課程大綱,與線上預選課程的機制,老師的點名紀錄簿與成績登錄亦可在線上查詢,同時透過網路提供期中考預警制度,提醒學生注意成績。過去畢業生辦理離校手續,必須拿著手續單跑完各單位蓋章才算完成,現在辦理網路離校手續,節省行政人員與學生的大量時間精力。在所有資訊服務提供的機制中,「學生學習歷程」應是學校 e化的最大特色,同學在學期間的所有學習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中獲得。此外,文大提供學生種類眾多的獎學金,資訊中心也規劃,未來學生可以透過網路申請獎學金,學校單位也經網路告知申請結果,這樣可以減少列印紙張,達到環保效果。校方更計畫開辦「學生104人力銀行」,將學校各單位的工讀需求直接公佈在網路上,由學生線上申請,工讀金發放的紀錄與明細也經由線上通知,透過e化,創造更便利的校園環境。